必应
百度
Yandex

孙悟空与观音菩萨不得不说的故事

《大话西游》硬扯了一个叫紫霞的陌生人进来,因不忠于原著,未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翻遍原书,才发现观音对孙悟空很有情谊,虽不甚明显,但以她菩萨正果的身份,对孙悟空如此偏爱,却怎么也说不过去了。反观孙悟空,从无法无天到循规蹈距,虽有诸多因素,但观音的“领路人”的作用,可谓大矣,以“英雄难过美人关推之”,倒也合情合理。   《西游记》中,完全是把观音当做美女来描写的。什么“乌云巧迭盘龙髻,绣带轻飘彩凤翔”,“眉似小月,眼似双星”,“玉面天生喜,朱唇一点红”。(第八回《我佛造经传极乐,观音奉旨上长安》)另按民间习俗,观音负有“送子”之责,有点类似于西方的“爱神”,清初大美人陈圆圆就有“四面观音”的称谓。而西天诸佛中,道性高,佛性强的人不少,为何却偏要观音这个美女来引渡真经,作者吴承恩看来有那么一点意淫成份,只不过格于礼教,下笔就打了折扣,然笔之所书,情之所寄,难免就留下点蛛丝马迹,让我揣摸测不已。   话说观音与孙悟空初会,是在孙悟空大闹蟋桃会之后,正得意忘形与天庭对抗之时。观音初不以为意,遗座下弟子木*出战,败回,在众神面前很失面子。女人嘛,若是对男人有了同情之心,怜悯之意,绝不可能产生什么爱情,须是佩服方可。观音有此一败,正是爱的起点。观音所保举的二郎神,却是一位风流种子,同样也是一位个性青年。这二郎神是玉帝妹子思凡下嫁人间一杨姓男子爱情结晶,斧劈桃山救母的那位仁兄,(原著所述,与〈宝莲灯〉有出入)对皇帝老儿也是不买帐的。观音说他:“听调不听宣”,意思就是:“看在好歹是亲戚的份上,我可以帮玉帝老儿的忙,可要我在他手下当差,门都没有。”想到天宫诸神,连玉帝老儿自已,均一筹莫展,不记得有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亲戚,偏要由方外人士观音提出,岂非咄咄怪事?由此观之,观音对悟空由败生情,进而想到天宫的一断风流逸事,再进而想到风流逸事的结果二郎神,倒也符合一般人的思路。   却说这孙悟空与二郎神苦斗,不分胜负。这事关系天庭安危,直接当事人玉帝,王母等都还沉得住去,反倒是观音却稳不住了。无他,心系悟空尔。于是,坐立不安之下,就借了个由头,要一睹美猴王的风采了。   果不其然,那观音道:“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?果有神通,已把大圣围困,只是尚未擒拿……”。例位看官,此话明夸二郎,实赞悟空。为何?当时事:众天丁布罗网围住四角,李天王与那吒,擎照妖镜立在空中,直接做战人员有二郎,梅山六兄弟和一只狗,如此以众凌寡,也只是打个平手,就算二郎有神通,又能比孙悟空如何?观音口中也称悟空也由“猴精”变为“大圣”,而二郎号称“小圣”,岂不是就把二郎比下去了?这时又有人要问:“即然观音如此看得起悟空,为何却要抛扬柳净瓶去打悟空呢。盖观音与悟空初会,只是略有心意,尚未明朗。那观音突然间心生情愫,违反佛规佛纪,脑中恍惚,往往自欺以求心安,还要硬着心肠做出点事情出来让大家看看,此所谓野蛮女友的心态。观音想抛杨柳净瓶之时,未尝不在心里念叨“这死猴子该死”之类的狠话。只是那太上老君,不甚识趣,硬要抢功,让观音姐姐空费了一番心思。   这考验男女爱情,其事莫过于生死。待孙悟空被擒,生死系于一线,后又逃出丹炉,及至如来至,压孙悟空于五形山下,其间连观音的影子也见不到。观音到底是何心理,虽不能直接得之,但从以后观音对孙悟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,就可知其自责心理过重。等有机会救出孙悟空的时候,那是肯定不能放过的。于是主动请缨担任取经团领导一职,好开后门门孙悟空得正果也。好在这趟差事无甚油水,倒没有人跟她抢。如来所谓:“山大的福缘,海深的善庆”,只能骗骗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边缰锻炼,哪能入这些佛门老油条的法眼。

http://dzh.mop.com/bxmp/20110904/0/F7SFOOI278e130Fl.shtml


2011-09-05

说点什么吧...